WFU

《森林裡的陌生人》讀後感

撰文:連繼志醫師 (個人簡歷) FB粉專:小鎮鳥醫與齒醫の日常


疫情天,讀書天系列 [#森林裡的陌生人] the stranger in the wood 讀後感

在去年的夏天,不經意在長濱的 #聽風說故事民宿 (一間一次只接待一組客人的民宿,完美將環境/建材/人結合在一起)裡,在其藏書裡面接觸到 #蔣勳 老師的 #孤獨六講 之後,本只是隨手翻翻,但是偶然讀到一句話,從此鳥醫就對於孤獨美學深深的著迷。當下回宜蘭就馬上買了孤獨三書來看。

而其中這一句話 「#孤獨#是不孤獨的開始」,就是孤獨六講裡面最美的一句,也是鳥醫在正壓採檢亭裡面輪值社區採檢站時,讀完森林裡面陌生人後,心裡冒出來千勝過言萬語的一句。

會知道這本書,主要是在聽 阮劇團 Our Theatre (嘉義高中學長經營的一個台語表演劇團)其所付的 podcast 學台語時,聽到主持人 MCJJ 介紹這本他在疫情期間推薦的書。在p30的地方有一句隱士回答他人 「要跟人接觸才會生病」,正巧呼應了這個全世界的獨特時刻,有著強烈的既視感。鳥醫聽了覺得很有趣,於是趁著空檔又偷偷買來看啦,終於在周二下午被關在正壓採檢亭 (類似隱士的狀態?)的時候讀完了。

作者是一個記者,因為一個隱居了27年的隱士 (從20出頭歲到50來歲)行竊而被逮捕被迫曝光的事件產生了濃厚興趣,而去採訪並且去爬梳各路想法,所以寫成了一個寫實的故事。其中有些問答真的很好笑,但是也是一針見血的令人莞爾。摘錄如下:
🌟p52 我承認我會有點瞧不起靜不下來的人。
🌟p61 我不習慣看人的臉,訊息太多了,又太快。比起身體的交流,我寧願選擇腦袋的交流。我喜歡保持距離。
🌟p94 梭羅說:失去全世界之後,我們才找到自己。
🌟p98 我知道我自己在哪裡,也可以說我不知道自己在哪裡。
🌟p105 等待對他來說不難,耐心是他的長處。
🌟p111 我拿他沒辦法的話,就不去想這件事。
p111 我利用憂慮來刺激想法,憂慮可以幫人存活下來。
🌟p121 [地下室手記]:我把我的生命推向極致,而你甚至連一半都不敢嘗試。你把你自己的懦弱看作是通曉事理,從自我欺騙中撈取安慰。所以說到底,說不定你比我還槁木死灰。
🌟p122 自然是殘酷的,弱者難以生存,強者也是一樣。生命是一場持續不斷的無情搏鬥,沒有誰是贏家。
🌟p125 資訊氾濫和噪音穿腦的現代社會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笨。
🌟p129 蘇格拉底:悠閒就是他最重要的資產,小心忙碌的荒蕪貧瘠。蘇格拉底給世人一個教訓,人不是靠滿足所有慾望,而是靠消除慾望才獲得自由。
🌟p135 在病態的社會中適應良好,並非是衡量健康的標準。
🌟p154 森林最讓我想念的,是介於寂靜和孤獨之間的狀態,我最想念的是平靜。
🌟p155 孤獨讓某些可貴的東西增加,尤其是感知力增強。但弔詭的是,當我把變強的感知力用在自己身上時,卻失去了自我認同。因為周遭沒有觀眾,沒有表演對象,也就沒有必要定義自己。我變成了一個沒有座標的人。
🌟p155 我看似孤立,其實融入了周遭環境。我的欲念消失了。我沒有任何的渴望,甚至沒有名字。我自由了。
🌟p155 默頓:真正的獨居者不尋找自我,而是失去自我。
🌟p157 他放棄了所有的虛偽裝飾,變成誰都不是,也變成誰都是。
🌟p170 他追求著非比尋常的召喚,比大多數人更忠於自我。
🌟p193 如今他自由了,卻證明他有多麼不自由。
🌟p196 生命不是不停追求失去的東西,而是學習跟失去的東西和平共處。
🌟p197 這個世界令人困惑,既充滿意義又毫無意義。

回想起目前的孤獨時刻,甚至隱居時刻,不論是自身還是家人還是朋友,觀照本書真的有好多的體悟。在鳥醫決定放棄台大的達文西訓練成果,還有齒醫放棄台北的病人們,一起來到宜蘭追求自我行醫的理想和家庭生活,也許就和海邊朋友們開個飯館,開個瑜伽教室,開間衝浪店......一樣,看起來跟外人以為的舒適圈很陌生,但是我們自己最清楚,我們心裡這樣最舒適。孤獨,正是不孤獨的開始。
你問我,站採檢亭孤獨嗎?推薦你一起在這個難得的時刻,待在家裡讀完這本森林裡的陌生人,也許你會對孤獨有很不一樣的想法。

沒有留言: